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系统的小学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小学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小学教育研究能力,能在小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与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
2、熟悉我国义务教育的方针、政策与法规,积极投身教育改革,自觉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3、掌握较为扎实宽广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4、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懂得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强的小学教育教学能力和初步的小学教育科研能力。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审美能力。
6、具备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在某一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
1、培养层次:专科起点升本科;
2、办学形式:函授;
3、学制:2.5年;
4、总学时: 1546学时(其中:面授522学时,自学1024学时,实践10周)。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1、自学
自学是函授生教学的主要环节。学员必须根据本教学计划及各门课程教学进度拟定切实可行的自学计划,按时自学规定的教材内容,并完成布置的作业。
2、书面辅导
辅导是帮助学员自学的重要环节。书面辅导包括:教师依据教材编写自学指导书印发给函授生(指导书中指出学习步骤和方法,剖析重点和难点并做解题示范);函授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可把问题提出寄给教师,教师以书面形式给予解答。
3、面授和实践
面授是保证函授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主要进行重点讲授,帮助函授生掌握和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示学习方法,指导实践应用,以便学员全面地、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4、作业
作业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函授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函授生平时学习成绩考核的依据。作业分平时作业和测验作业两种。函授生必须完成学习指导书上布置的平时作业,面授时带来交给教师评阅、登记。
测验作业每学期由任课教师布置1~2次,函授生必须按时完成寄来,经教师批改,并记入平时成绩。
5、实践性环节
实践性环节包括课程实践和毕业设计,该环节是函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函授生学习整体情况的重要手段。毕业设计题目由教师指定,函授生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
6、考核
凡教学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均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于面授期间集中进行。学员的学习成绩考核办法,按《安徽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员手册》中有关规定执行。
1、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教育类核心课程。
本门课程主要阐述教育的最一般原理,包括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现代教育以及它们的功能,阐明教育、社会和人特别是现代教育、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中的作用。本门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特征,它对于本专业学生学习后续教育类课程具有奠基性作用。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学生学会观察教育现象、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打好基础; 促使学生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 促使学生形成热爱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从而更好地胜任未来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教材: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6月
参考书目:《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7月;《教育学新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整个教育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一门具有应用性特征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是研究课程与教学一般问题和规律的科学,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给予阐明;对当前教学实际中的的理论或实践问题,作出理性的分析和评论;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对教学中提出的新课题作出回答;对教师的教学提供方法上的理论说明;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技术性的要求。阐明课程系统的运行,揭示课程改革中的问题,阐明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预测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
教材: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余文森等:《课程与教学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教育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探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机制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社会科学,是教育理论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一般来说,其研究内容多来自教育领域,而理论方法多借助于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即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宏观的教育社会学、中观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教育社会学四个部分构成。通过本门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社会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促进学生对我国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学思考,提高学生对我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社会学分析能力。
教材:鲁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参考书目: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吴永军《课程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德育原理。是教育学科中应用性学科。相对于《教育原理》课程,它是应用性学科,即运用教育基本理论认识、分析、解决德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德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有关德育理论,并提高学生的认识、解决人格发展中品德形成与培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心理教育与研究以及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教材:黄向阳著《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目: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胡厚福《德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中国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点,并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学习和总结我国的教育历史,了解中国教育的昨天,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教育的今天,也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教育的明天。因此,批判继承中国教育的历史遗产,认真探讨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大家将来从事教育科学的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这是课程的任务,也是教学的目的。
教材: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版。
参考书目:孟宪承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1-6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989年版。
6、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资源的配置及办学的质量和效率,阐述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一门理论和应用的相结合的学科。作为教育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促进学习者初步系统理解学校管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为学习者将来提高学校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本课程重点在于各章节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包括学校管理理论流派、人性假设、学校环境分析、学校计划制定、学校组织结构类型及设计、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学校全面质量管理、校长影响力及领导方式等等。
教材: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书目: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萧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葛金国:《学校管理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科研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育科研方法不仅是方法论范畴中的一个分支学科,而且是教育科学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对人才研究的重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广泛深入发展,标志着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经验科学向理论科学的转化,而这场变革的中心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必须科学化、现代化。
通过《教育科研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教材: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目: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语文教学研究。是教育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的课程,是教育学专业重要的并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该课程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和信息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完整地说明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地位、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的变化,比较深入地研究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贯彻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高学生教学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进行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材:1、立岗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2、学语文教学补充资料(自行编写,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书配套使用)。
9、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论、学习论及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心理与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学科,属学科课程论的范畴。《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教学以理论探讨为主,结合实例分析与实践研究,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切实发挥本门课程的现实作用。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及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与课程教学规律,促使学生把教育理论、教学理论与基础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科研意识,增强学生从事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础知识教学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科研能力。
教材: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梁镜清《小学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王权《小学数学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发展心理学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儿童期,近年来才将研究的年龄扩展到成年期和老年期。
教材: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
11、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教育学、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的专业课、基础课。它是学习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以及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的基础。《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都是结合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而拟定的。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教材:张履祥、葛明贵《普通心理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1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教育心理学被许多国家列为师资培训计划中的一门必修科目。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兼备,并以应用性为主的科学。这门学科所揭示的是有关学校教学和学习过程有哪些心理学规律,以及发展促进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方法等问题。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教师和未来的教师们无疑会从中得到很多收益的。
基本任务是在于研究和揭示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服务。通过为教育实际提供一些教——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将有助于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测量和描述日常教学现象并理解之,预测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从而加以控制。同时,通过为教育实际提供的各种研究的方法和角度,有助于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教材: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在学校教育情境中,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学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大中小学校的具体表现。它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精神病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一是面向全体儿童,开展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面向少数儿童开展适应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是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职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教材: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
参考书目: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
14、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作为研究外国教育实践活动及其理论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师范生教育思想和理论修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有人说缺少这门学科,教育理论研究就很难深入下去。外国教育史旨在研究外国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构建科学的教育理论提供丰富的史料依据,而且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实践以及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均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基于此,该学科一直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主要的重点师范院校都招收该学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教材: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参考书目:王天一等编著《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上中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5、课堂教学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虽然是选修课,但对于即将从事教师工作的高等师范生应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生应学习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课堂教学艺术之精华。因此,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课堂教学艺术为基本内容,向准教师介绍教学艺术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组织艺术、教学启发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应变艺术等,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王悦主编《课堂教学艺术》,红旗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目:崔含鼎等著《现代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类别 | 课时 比例 | 总学时 | 面授 学时 | 自学 学时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公共课 | 11% | 168 | 56 | 112 | 54 | 54 | 60 | ||
专业 基础课 | 44% | 676 | 232 | 444 | 216 | 368 | 96 | ||
专业 主干课 | 35% | 540 | 180 | 360 | 108 | 432 | |||
专业 选修课 | 9% | 144 | 48 | 96 | 144 | ||||
实践环节 | 1% | 18+10周 | 6 | 12 | 18+10周 | ||||
合计 | 1546 +10周 | 522 | 1024 | 270 | 422 | 264 | 432 | 162 |
八、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分配表(专升本、函授)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类 | 共 | 面授 | 自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考查学期 | 考试学期 | ||||||
授 | 实 践 | 面授 | 自学 | 面授 | 自学 | 面授 | 自学 | 面授 | 自学 | 面授 | 自学 | ||||||||
1 | *概论 | 必修 | 54 | 18 | 36 | 18 | 36 | 1 | |||||||||||
2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必修 | 54 | 12 | 6 | 36 | 18 | 36 | 2 | ||||||||||
3 | 大学英语 | 必修 | 60 | 20 | 40 | 20 | 40 | 3 | |||||||||||
小计 | 168 | 50 | 6 | 112 | 18 | 36 | 18 | 36 | 20 | 40 | |||||||||
专 业 基 础 课 | 4 | 普通心理学 | 必修 | 108 | 36 | 72 | 2 | ||||||||||||
5 | 教育原理 | 必修 | 108 | 36 | 72 | 2 | |||||||||||||
6 | 发展心理学 | 必修 | 92 | 32 | 60 | 32 | 60 | 3 | |||||||||||
7 | 中国教育史 | 必修 | 92 | 32 | 60 | 32 | 60 | 3 | |||||||||||
8 | 德育原理 | 必修 | 92 | 32 | 60 | 32 | 60 | 3 | |||||||||||
9 | 教育心理学 | 必修 | 92 | 32 | 60 | 32 | 60 | 3 | |||||||||||
10 | 外国教育史 | 必修 | 92 | 32 | 60 | 36 | 60 | 4 | |||||||||||
小计 | 676 | 232 | 444 | 72 | 144 | 128 | 240 | 36 | 60 | ||||||||||
专 业 主 干 课 | 11 | 初等教育学 | 必修 | 108 | 36 | 72 | 36 | 72 | 4 | ||||||||||
12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必修 | 108 | 36 | 72 | 36 | 72 | 5 | |||||||||||
13 |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 必修 | 108 | 36 | 72 | 36 | 72 | 5 | |||||||||||
14 | 课程与教学论 | 必修 | 108 | 36 | 72 | 36 | 72 | 5 | |||||||||||
15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必修 | 108 | 36 | 72 | 36 | 72 | 5 | |||||||||||
小计 | 540 | 180 | 360 | 36 | 72 | 144 | 288 | ||||||||||||
专 业 选 修 课 | 16 | 教育社会学 | 选修 | 72 | 24 | 48 | 24 | 48 | 5 | ||||||||||
17 | 学校管理学 | 选修 | 24 | 48 | 5 | ||||||||||||||
18 | 教育科研方法 | 选修 | 72 | 24 | 48 | 24 | 48 | 5 | |||||||||||
19 | 教育统计学 | 选修 | 24 | 48 | 5 | ||||||||||||||
小计 | 144 | 48 | 96 | 48 | 96 | ||||||||||||||
20 | 毕业论文 | 必修 | 18 | 6 | 10周 | 12 | 6 | 12 | 5 | ||||||||||
小计 | 18 | 6 | 10周 | 12 | 6 | 12 | |||||||||||||
合计 | 1546 | 516 | 6 | 1024 | 90 | 180 | 146 | 276 | 92 | 172 | 144 | 288 | 54 | 108 | |||||
注:*概论的全称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