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开放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函授)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19-09-05  阅读:4061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已具有大专学历的各类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师,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达到普高校中文专业本科毕业水平。具体要求如下: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掌握马列主、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培养要求

    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主要学科的历史、现状、最新成果和发展前景;能阅读汉语古籍,分析和鉴赏各类文学作品;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语文教学工作。

 三、培养层次、学制、学习形式与学时

 培养层次:专科起点升本科;学制:2.5年;学习形式:函授;总学时:1416学时(其中:面授472学时,自学944学时),计78学分。

四、学位授予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教学环节

1、 自学

面授是保证函授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任课教师讲授教材重点、难点,理清基本线索,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员自学。面授的时间、地点由成教院统一安排。

2、作业

作业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检查学员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每次面授结束时、任课教师应进行一次随堂测验,检查学员面授听课情况;同时,应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题由学员回家自学、复习是完成并按时寄交教师批改。

3、 辅导与答疑

辅导与答疑是帮助学员进行自学地重要环节。教师在面授开始前可编写简明扼要的自学辅导提纲(含适当的练习思考题),在面授报到时,随教材一道发给学员。面授开始后,教师白天上课,学员晚上自学,教师可轮流抽晚上时间深入学员中间进行辅导。答疑可分为口头答疑和信函答疑两种。面授期间,学员有疑难问题向教师求教,教师一般采用口头答疑的方式;面授结束后,学员在自学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可随时写信向任课教师请教,教师在收信后一周内给予书面答复。

4、自学 

自学是函授学习的主要环节。学员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要求订出切实可行的自学计划,按照教学要求进行自学,并完成布置的练习。

5、 成绩考核

凡本专业教学计划内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均要认真进行考试。学员学习成绩考核办法按《安徽师范大学函授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与课程简介

    本专业开设先秦两汉文学专题研究、唐宋文学专题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美学、西方文论、古代文论、语言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古代汉语、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大众传播与影视文学、汉语语法理论、应用写作及毕业论文、中学作文教学等16门课程。

课程简介如下:

古代汉语    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主干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以便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本课程要达到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没有今人注释和标点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作品,并能解决文言作品语言文字方面的一般疑难问题。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文选和通论两部分组成,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通论以文字、词汇、语法为主。本课程教材采用北京大学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古代汉语》(修订本)》。

先秦两汉文学专题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专题)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三大部分。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历史,了解这当中的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掌握诸种文学现象的兴衰演变、联系交融等,提高学生对先秦两汉文学的欣赏、评价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和进行文学研究打下基础。本课程依据的教材是袁行沛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唐宋文学专题    中国文学史(唐宋文学专题)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专业的 一门主干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唐及五代的诗歌、散文和传奇,宋代的诗词等。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唐宋文学发展史,了解这当中的代表性作家作品,诸种文学现象的兴衰演变、联系交融等,提高学生对唐宋文学的欣赏、评价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选修课程和进行文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程依据的教材是袁行沛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元明清文学专题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文学专题)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及近代文学共四编。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学自元代至近代的发展史,了解把握这当中的代表性作家作品,诸种文学现象的兴衰演变、联系交融等;提高对元明清文学的欣赏、评价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选修课程和进行文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程依据的教材是袁行沛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语言学概论    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注重介绍语言学的一般知识,诸如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内部系统: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讨论语言与社会、语言与心理的一些重要问题阐述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一般规律,同时适当涉及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实际运用的一些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与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语音、语汇、语法、语义、文字的基础知识;比较深入地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本质特征;基本了解语言与社会、语言与心理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和语言的产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初步了解语言学的应用的一些内容,并能在专业学习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叶蜚声、徐道鏘所著《语言学纲要》。

汉语语法理论    汉语语法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提高课程。本课程运用当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和语法体系进行比较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解释,同时介绍汉语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一些新的理论、方法,以及汉语语法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和学科发展的方向。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让学生对现代汉语有比较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对其规律有较为系统的掌握,使学生有较强的驾驭语言、分析语言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朱景松编著的《汉语语法理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主要描述1917年前后到1949年之间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演变的历史。它把中国现代文学分成三个阶段:二十年代文学,主要讲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其后的新文学的创作和论争;三十年代文学,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大量涌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二是作为历史的成熟期所出现的巨人式的作家和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四十年代文学,主要分三个区域来讲述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现象:一是国统区文学;二是解放区文学;三是沦陷区文学。设置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对现代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有一个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鉴赏能力。所用教材是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描述从1949年到约2000年之间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演变的历史。它把中国当代文学分成四个阶段来:一是十七年时期,主要讲述从1949年到文革爆发这十七年的时间里所发生的文学运动和大量的关涉革命历史和现实的文学创作;二是文学时期,包括在文革十年中所出现主流文学和文艺和处于地下状态的诗歌和小说创作。三是新时期,主要讲述从1976年到1989年期间(八十年代)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和创作,诸如伤痕反思文学、朦胧诗等。四是九十年代文学,主要包括发生于八十年代盛行于这一时期的先锋小说、女性文学等文学现象。设置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对当代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有一个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对当代中国文学的鉴赏水平。所用教材是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

外国文学史    该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描述世界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和规律,揭示不同时期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介绍世界各主要国家文学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分析世界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交融性。既有宏观介绍,又有微观解剖,从而使学生既能了解世界文学发展的概貌,又能对经典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学生对世界文学欣赏、评价和分析的能力。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蒋承勇等编著的《世界文学史纲》,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学原理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提高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美论、美感论和审美创造论三大部分。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美的本质、美的对象的分类以及一些基本的美学范畴;让学生学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演变的历程,以及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等审美活动中几个最重要的心理要素;探讨审美创造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刘叔成等编著的《美学的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提高性课程。本课程试图对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进行总体研究,通过对现代主义文学与社会历史、现代哲学、现代美学关系的探讨,通过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审美思考,通过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结构研究,通过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分析,通过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流派描述和个别批评,将西方现主义文学的全貌展现给学员,探索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学员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解和鉴赏水平。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刘象愚所著《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文论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中选出若干名篇进行串讲、分析,如《毛诗序》、《文赋》、《文心雕龙·神思》、《诗品序》、《答李翊书》、《与元九书》、《与李生论诗书》、《沧浪诗话·诗辨》、《词论》、《原诗》、《人间词话》等,通过对这些名篇的分析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与流变,总结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论理论的规律与特色。它既有文论点的深入,又有批评史面的展开;既看到文论单篇的重要性,又体现批评史的发展概貌。这门课的教材主要是韩湖初等主编的 《古代文论名篇选读》。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和指导语文教学的一门教育应用理论学科。它以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把语文学科的本质、目标、原则、内容、过程、方法和教学评估等一切现象和各种因素作为它的研究客体,旨在探讨、揭示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力图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和科学化。作为一门课程它的教学目的任务是为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提供语文教学的理论和知识,指明语文教学的科学途径,培养他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树立为语文教育事业不懈努力的责任感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自信心。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阎立钦著的《语文教育学引论》

中学作文教学法    这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员比较系统的了解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原理,把握作文教学的规律,提高从事作文教学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国内外作文教学概介、作文指导环节和方法、作文基本能力和文体训练等。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课外练习。所用教材为黄建成著《中学作文教学法》,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西方文论    本课程主要讲述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至近代(二十世纪前)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注重史论结合,既宏观梳理不同时期富有创造性的理论的演进线索,又有选择、针对性的详解个别作品,使学生对文艺的本质、功能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教学重点集中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及其异同;基督教神秘主义诗学、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文论;布瓦洛德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潮催生下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理论。为了强化对抽象知识的领会,指导学生适当读些西方文学经典著作。本课程所用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大众传播与影视文学    本课程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之一。主要介绍大众传播与影视文学的互动关系,认识和把握大众传播媒介对影视文学繁荣发展的功能,了解和掌握影视文学的特性,影视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艺术价值,对受众价值观念、审美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等。同时通过审视比较中外影视文学传播现状,引导受众如何评价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毕业论文与应用写作    本课程是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三年级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与一些相关应用文的理论知识及写作方法。课程内容包括两部分。“毕业论文”部分结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特点,介绍学术论文的写作;“应用文”部分根据专业特点和学员的工作需要,选取新闻文体(消息、通讯)、书信(一般书信、专用书信)、事务文书(调查报告、总结)和演讲稿等多种应用文体。该课程的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过程分理论讲解、例文分析、写作练习三个环节,能够较好地传授理论,利用例文和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c_msg